聚文明之力 鑄城市之魂——常德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悠悠夏日,漫步沅澧大地的市井街巷,只見路面潔凈、交通有序、綠意盎然……這幅動人畫卷背后,是常德市對創優文明環境、厚植文明底蘊的不懈追求。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常德市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同時多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先進典型入選全國表彰名單。喜訊傳來,全市上下歡欣鼓舞。
文明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日復一日的堅持與實踐。近年來,常德市精神文明建設戰線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豐潤的道德滋養和磅礴的精神力量。
揚新風
文明培育入腦入心
思想的深度決定著文明的高度。培育時代新人、塑造文明新風,關鍵在于讓文明的種子深植人心。
在常德,理論宣講告別了單向灌輸,而是以更鮮活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遍布城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文化廣場、農家屋場,都成為理論學習的“流動課堂”。一場場沉浸式、“答問式”宣講,讓思想的偉力在情境交融中直抵人心,凝聚起奮進的共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常德精心選樹道德標桿,讓崇德向善蔚然成風。去年以來,常德4人上榜“中國好人”,16人上榜“湖南好人”,3人獲評第九屆湖南省道德模范,1人獲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從扎根鄉村育人三十余載的“媽媽老師”徐曉麗,到為社區老人義務理發的聽障理發師劉婷婷,再到因火場勇救鄰居不幸被截肢的熊亞洲……他們的動人事跡,通過報告會、故事會、座談會等形式在全市廣泛傳播,涵育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明風尚。
這座城市,同樣將敬意投向默默無聞的一線勞動者。以“發現城市美好 感知身邊溫度”系列活動為依托,市文明辦對來自環衛、物業、建筑等行業的323名“城市文明守護者”給予禮遇激勵。14歲的常德少年周奕唯,在課余幫助兼職環衛工的母親清掃街道。“勞動很光榮,幫媽媽做事不丟人。”他質樸的心聲經媒體報道感動全國。今年,他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移風易俗的清新之風也吹遍了沅澧大地。常德創新推出紀規約束制、家庭承諾制、積分激勵制等移風易俗“五制”模式,有效遏制了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澧縣深化婚俗改革的經驗獲全國推介,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津市市白衣鎮白衣庵社區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入選湖南省“十佳”。這些探索與實踐,被央級、省級媒體廣泛關注和報道,常德“正家風、樹新風、育民風”的扎實成效贏得贊譽。
聚民心
文明實踐出新出彩
文明,不僅在于理念的認同,更在于行動的自覺。常德精心構筑平臺,創新活動形式,讓文明實踐真正成為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溫暖橋梁。
特色陣地煥發蓬勃活力。常德統籌整合文化館(站)、城市書房等1600余個文化陣地,將其打造為文明實踐的堅實依托。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此蓬勃開展,讓文明看得見、摸得著、可參與、有溫度。去年以來,常德河街精心打造“桃花源式待客之道”示范街區,成為展示城市文明的新窗口。面向全體市民發出的《做靈醒好客的常德人》倡議,引發超過10萬市民的熱烈響應與共鳴,“靈醒好客”正內化為常德的城市品格。
文化惠民結出豐碩果實。以“四季村晚”“百團大賽”“送戲下鄉”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為載體,常德將精神食糧送到百姓家門口。6萬場次活動惠及群眾2513萬人次,400余支基層文藝團隊活躍在城鄉大地,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盈,精神面貌愈發昂揚向上。
志愿精神繪就最美底色。超過50萬人的注冊志愿者隊伍以及1500多個志愿服務組織,常態化投身愛心送考、護苗助學、文明勸導、環境保護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引領著社會風尚。澧縣益啟愛“筑夢未來”公益助學項目和石門縣“諸葛助教·公益課堂”項目,憑借其精準的服務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入選湖南省2025年度“雷鋒家鄉學雷鋒”文明實踐品牌項目,成為志愿服務的閃亮名片。
共建共享凝聚更強合力。市區兩級300多家機關單位與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對共建,推動各部門各行業的項目、服務、政策等資源下沉基層。去年以來,“迎端午 包粽子 話文明”等900余場精心策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將理論宣講、文化服務、文明培育巧妙融合,讓抽象的理念在基層生根開花,在互動中凝聚起更廣泛的文明共識。
惠民生
文明創建加碼幸福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創建的觸角就伸向哪里。
聚焦民生痛點,常德扎實推進“崗位、車位、床位、廁位、梯位、學位”等“六位”惠民實事,將文明創建成果轉化為群眾觸手可及的幸福。近年來,886個老舊小區煥發新生,1100臺加裝電梯有效破解“爬樓難”;71公里城市供水管網、389公里排水管網的改造,暢通了城市“血管”;道路停車位新增5.9萬余個,大大提升了生活便利度。這一項項沉甸甸的數據背后,是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城市的溫度,在精細治理中悄然流淌。常德大力推行“精管善治”,13.8萬個智能窨井蓋24小時守護市民“腳下安全”,1911千米廢線拆除、1674千米纜線規整,還城市清朗天際。2898個5G基站、956個公共充電樁的建成,為城市注入科技動能,賦能智慧生活。
這份溫度,更體現在管理的尺度與包容上。“交管人性化執法三十條”的推行,平衡執法剛性與溫度;市城區15個臨時規范經營點、9個夜市經營點的設置,讓氤氳著人情味的“煙火氣”點亮街巷。同時,57條示范街巷、67個小廣場和口袋公園的打造,讓市民轉角遇見美,生活圈更加便捷舒適。常德還入選全國第三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名單,成為此次湖南入選的唯一城市。
文明創建并非城市的“獨角戲”,而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協奏曲”。常德堅持全域推進、城鄉共建,文明村鎮創建動力強勁,縣級以上文明鎮、文明村占比分別超過95%和76%,一幅城鄉文明交相輝映、融合發展的和諧畫卷正徐徐鋪展。
常德的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一次城市靈魂的深度雕琢。當常德絲弦的悠揚旋律與時代強音共鳴,當志愿者的真誠微笑成為城市最美的風景,當老舊小區煥發新生、街巷轉角邂逅公園,文明的種子早已深深植根于這片沃土,生長為支撐城市向上向善的堅韌脊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