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
2023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全面抓好中央“一規劃兩綱要”、省委“一規劃兩方案”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有力推進。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3年度工作情況
(一)突出加強黨的領導
1.堅持高位推動。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決定法治建設重大事項,市政府常務會議安排部署法治政府建設具體工作,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對法治建設工作進行總體部署、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制定貫徹落實“一規劃兩方案”重點工作任務措施清單,明確法治建設735項任務,完成貫徹落實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中期評估。
2.樹牢法治思維。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法治專題學習研討2次,市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3次,邀請知名學者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輔導。組織33家市直部門開展憲法宣誓活動,53家單位出臺年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清單。編印《常德市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通讀》法律讀本,舉辦常德市地方性法規規章知識搶答賽。
3.狠抓制度執行。推動黨政主要負責人扎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現場述法、書面述法與基層述法同步推進,實現市縣鄉三級述法全覆蓋。嚴格執行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年度報告制度,進一步壓實黨政機關法治建設主體責任。
(二)突出推進依法行政
1.堅持科學立法。構建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探索“專班”立法工作機制,出臺《平安建設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起草《常德市米粉產業發展促進條例(草案)》。
2.強化權力監督。市政府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86件、政協提案317件。嚴格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規定,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
3.嚴格法制審核。備案審查各級各類規范性文件267件,提出審查意見312條;審查政府行政協議、民事合同125件,涉及標的額298.7億元;審查辦理各類政府法律事務70件,涉及金額17.48億元。針對相關工作暴露出的短板問題,進一步加強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和公平競爭審查,建立健全PPP項目、專項債項目和政府性投資項目規范管理長效機制,制定出臺和修訂完善相關制度30個,切實堵塞管理漏洞。
4.推進依法決策。建立健全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制度,公示《市人民政府2023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全面落實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對市政府工作部門權責清單實施動態調整并向社會公開,做到“所有權力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權力”。出臺市委市政府外聘法律顧問管理辦法,聘請12名法律顧問,對市委、市政府重大文件、重大決策進行合法合規性審查,實現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全覆蓋,為科學決策和依法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突出開展示范引領
1.開展示范創建。以示范創建為抓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武陵區獲評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桃源縣、臨澧縣、武陵區長庚街道獲評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鼎城區“法治建設為民、復議改革惠民”項目獲評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常德市“一件事一次辦”政務服務項目、澧縣人民政府分別入圍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示范創建項目、綜合地區。
2.提質政務服務。積極推動“一件事一次辦”政務服務升級,“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市縣兩級516個部門和169個鄉鎮(街道)、2262個村(社區)全覆蓋,配置服務事項15.4萬個,辦理業務348.8萬件,服務群眾288.7萬人次。政務服務實行“四即”項目極簡審批,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整體提速40%以上。822項政務服務事項上線“湘易辦”,企業開辦網辦率達98%,金融超市撮合貸款突破500億元,常德獲評全國2023年政務熱線企業服務創新城市。
3.優化企業服務。創新推行“宜商直通車”“宜商政企通”等舉措,一批企業關切的問題得到解決,常德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化試點通過國家驗收。持續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協議規范化管理,出臺《招商引資項目協議(參考文本)(2023年版)》,組建33個法律服務團,常態化開展“千所聯千企”“服務實體經濟、律企攜手同行”等活動,全市55家律師事務所近600名律師與350家企業建立對口服務機制。開辟園區涉企行政復議“綠色通道”,建立行政復議咨詢點74個,發布《常德仲裁委員會金融仲裁規則》,法律援助案件在全國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查中合格率達100%。
(四)突出規范執法監管
1.完善執法體系。全市129個鄉鎮和40個街道均組建綜合行政執法隊,執法力量覆蓋率達100%,有效實現執法監督力量下沉。桃源縣陬市鎮獲批全省第4個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鄉鎮。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應急管理、農業農村等“七大領域”成立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實現“一個領域、一張清單、一支隊伍、統一執法”。
2.規范執法檢查。全面推廣應用“湖南營商碼”,制定《常德市涉企檢查監督管理辦法》,明確涉企檢查事項清單198項,涉企執法檢查頻次下降10%。出臺“柔性監管”免罰清單221項,推行城管綜合執法首違不罰、交管人性化執法,全市公安交警系統、交通運輸系統累計辦理“首違不罰”案件15萬件、“輕微不罰”案件11萬件。全市查辦行政處罰案件334.1萬件,辦理行政許可181.2萬件,制定適用行政裁量基準1903項和免罰清單221項。
3.加強執法監督。依托常德市政府網站、“常德發布”微信公眾號公布市縣兩級16個行政執法監督舉報電話,設立行政執法投訴舉報接待室。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建立行政執法領域聯合督查機制,健全完善市縣鄉三級行政執法監督協調工作體系。加大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城市管理、應急管理三大重點領域專項督查力度,持續加強生態環境領域執法監督檢查,“林長制+生態司法”區域合作模式全國首創。
(五)突出化解矛盾風險
1.化解重點隱患。運用法治化手段化解重大風險,實施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十大舉措”,存量債務平均年利率降至5%左右,清理盤活國有“三資”521.1億元,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有序推進,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保交樓”項目交付房屋3.6萬套、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
2.開展專項整治。扎實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和森林火災。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首次以新聞發布會形式公開發布2023年度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行政執法十大典型案例,全市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起數、事故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同比下降8.37%、12.94%、22.44%。
3.提升治理效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組織網格力量排查矛盾糾紛,建立“鄉街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設立矛盾問題排查率、響應率、辦結率、滿意率、優秀率“五率”考評指標,全年調解矛盾糾紛5.7萬件、成功率達99.5%。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建設示范帶動經驗全省推廣,津市市汪家橋街道“平安指數”促進解紛工作法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4.深化復議改革。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公平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構建規范高效的行政復議機制,全市行政復議收案536件,受理499件,辦結428件、直接糾錯66件、調解和解112件,復議案件被訴率同比下降20%,復議文書履行率達100%。
二、存在的不足
盡管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對照“一規劃兩綱要”和上級要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依法治理水平需進一步提升。個別領導干部對法治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法治素養有待提高,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
(二)政府職能轉變需進一步加快。在法治建設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依法行政職責落實不夠到位、依法履職行權仍需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有待深化、行政執法檢查不夠規范、行政執法聯動不夠有力等問題。
(三)基層基礎短板需進一步補齊。基層法治政府建設主體責任還要進一步壓緊壓實,部分地區工作基礎較為薄弱,法治建設力量不足,基層執法力量、法治隊伍建設與職能職責的匹配度還存在一定差距。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我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依法治國有關要求,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一)持續增強法治思維。強化依法決策意識,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不斷壓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切實提升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水平。
(二)持續提升法治水平。對照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任務措施清單,扎實履行法治政府職能職責,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提升法治建設總體水平。
(三)持續夯實法治基礎。聚焦基層法治建設薄弱環節,規范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提升司法執法水平,推動法治建設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建立健全基層法治建設體制機制,夯實基層依法治理根基。
常德市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8日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