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交通運輸局關于船舶污染收儲企業持續有效運營能力不足問題整改情況公示
致公黨省委會長江(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反饋船舶污染收儲企業持續有效運營能力不足問題整改完成情況,參照《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湘辦〔2023〕12號)文件精神,按照中共常德市委辦公室 常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常德市貫徹落實2024長江(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反饋意見整改方案>的通知》(常辦〔2025〕2號)有關要求,現對其整改任務、目標、措施、效果及整改銷號意見對外進行公示。
反饋問題(市編號8):船舶污染收儲企業持續有效運營能力不足。船舶環保設備的維護保養不到位,帶來污染風險;船舶污染收集企業面臨較大困難,可持續運營能力不足。
主體責任單位:相關縣市區委和人民政府(鼎城區、漢壽縣、桃源縣、澧縣、安鄉縣、津市市),市交通運輸局
牽頭督導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配合督導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執法局
整改目標:加強船舶污染物回收企業運營能力建設,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與環保設施設備,保障船舶污染物回收企業持續正常運轉。
整改措施:
1.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屬地政府出臺相關獎補政策,加大對船舶污染物回收企業資金支持力度,有效保障船舶污染物回收企業持續正常運營。
2.加強運營能力建設。船舶污染物回收企業按要求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與船舶環保設備,積極加強船舶污染物收集培訓,努力提升工作人員業務水平特別是船舶污染物接收設備維護保養能力,及時維護保養船舶環保設備,保證相關設施設備正常運轉。
3.強化督導考核。加強對船舶污染物回收企業業務指導、督導及考核,壓實船舶污染物回收企業主體責任,確保船舶污染物應收盡收。
整改完成情況:
1.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常德市共組建了8家船舶污染物移動接收企業,基本覆蓋沅水、澧水流域(常德清沅環境保護有限公司、桃源縣宏盛水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漢壽縣農投宏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漢壽縣宏達水路運輸服務有限公司、澧縣澧航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安鄉縣潺陵船舶水運有限責任公司、安鄉縣松琥水上管理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津市市津潔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8家企業共計配備12艘移動接收作業船舶,均具備收集存儲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及船舶生活垃圾功能,接受能力滿足現狀需求。按照政府采購合同,市以及相關縣市區財政2025年度計劃投入1237.9萬元,比上年度增加220.9萬元,作為上述船舶污染物接收企業工作經費,支持企業持續正常運營。各移動接收企業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形成電子聯單,實現了船舶污染防治工作過程可核實、結果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的閉環管理,基本做到了進港船舶“應收盡收、免費接收”。
2.加強運營能力建設。全市8家船舶污染物回收企業已按要求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與生活污水處理器、氣浮機(含油污水處理設施)、圍油欄、吸油氈等環保設備,并經常組織工作人員開展《船舶水污染物移動接收服務規范》、氣浮機設備原理及使用技能等相關業務學習培訓,有效提升了工作人員業務水平特別是船舶污染物接收設備維護保養能力,及時對船舶污染物接收船上的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保養,保證相關設施設備能正常運轉。船舶污染物接收公司與具有處置能力的公司分別簽訂船舶生活垃圾、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轉運處置合同,及時轉運處置收集到的船舶污染物,處置率達95%以上。2025年 1月1日至6月30日, 全市已接收船舶垃圾53.6383噸、生活污水2009.968立方米、含油污水34.7175立方米;轉運船舶垃圾53.172噸、生活污水1991.528立方米、含油污水34.6875立方米;處置船舶垃圾53.133噸、生活污水1991.528立方米、含油污水34.6875立方米。
3.強化督導考核。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具體負責對船舶污染物回收企業日常監管,經常開展業務指導、督導和定期考核,不斷壓實船舶污染物接收企業主體責任,確保船舶污染物應收盡收。
以上整改情況向社會公示,如有異議,請以書面或電話形式向常德市交通運輸局反饋。郵寄的以郵戳為準,直接送達的以送達日期為準。
公示時間:(2025年7月5日-2025年7月9日)
受理部門:常德市交通運輸局
聯系電話:0736-7162709
聯系地址:常德市武陵區柳葉大道2999號
常德市交通運輸局
2025年7月3日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