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首屆校園心理劇展演扣人心弦
關注留守兒童 共享愛的陽光
昨日,津市市中小學首屆校園心理劇展演在德雅中學舉行。14個節目均由學生表演,從校園生活角度選題,反映學生心路歷程,一幕幕場景仿佛現實寫照。
今天的求學環境,和30年前相比,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吃和穿基本不愁,更需要和外界的正常溝通,遺憾的是,伴隨父母離異、外出打工、祖輩照看、手機電腦交流等情況越來越多,學生自我意識、表現方式、逆反心理等讓家長傷透腦筋,甚至“假性”自閉傾向學生日益增多,成為木桶理論中最短的一板塊,是亟待解決的教育課題。
近幾年來,津市市教育局先行一步,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所有中小學必須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19所學校擁有專職心理教師21名,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感恩課、團體輔導、個別咨詢等方式,豐富了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為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對促進學生相互交流、適度接觸社會、有效鍛煉能力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
此次展演,很多節目扣人心弦。譬如,李家鋪中心小學的《特別的生日禮物》,家長在外打工不能在身邊,學生心理表現封閉低調,如何化解健康成長隱患令人深思。津市市第二小學《愛我就要尊重我》,孩子喜歡發脾氣,難以控制,其幫助方法很有針對性。還有父母離婚、男女學生遞紙條、父母在家吵架、校園學生欺凌、生活費“借給”網友、父母一天到晚看手機、學生喜歡玩游戲、考試失利等題材,在現實生活中正不斷上演。
市教科院學生心理教育秘書長劉忠義說,津市市教育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一班人敢想敢試,為中小學學生心理教育打開了一扇窗。
(責任編輯:晏紫卉)
終審:晏紫卉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