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村鎮”武陵區丹洲鄉 在田野上繪就文明新畫卷
在沅江的臂彎里,武陵區丹洲鄉悄然蛻變。這華麗轉身的背后,是丹洲鄉以“文創引領+田園共享”為筆,精心繪就的一幅物質與精神共富的文明新畫卷。
丹洲鄉離市城區不到30分鐘的車程,近年來,隨著部分村民進城務工、安家,許多房屋被閑置。丹洲鄉在義渡、丹砂兩村試點“政府+合作社+宅屋所有人”模式,依據鄉村房屋“三權”分置原則,將105處閑置老屋精心改造后招租。
不少文化藝術創作者被這片土地吸引。他們作為“新村民”入駐,深度參與村莊建設,“藝丹沅”文藝部落與文明屋場示范片應運而生。老墻成為畫布,舊院化身工坊……藝術不僅改變了村容村貌,更成為鄉村治理與文化升維的隱形引擎。這份耕耘結出碩果:“藝丹沅”接連摘下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湖南省文旅消費“新生代·新場景”等榮譽,丹砂村的“丹砂印象”民宿也成功躋身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游景點之列。
在丹洲,文明不是懸在空中的口號,而是融入四季流轉的日常呼吸。
每逢傳統佳節,丹洲便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大舞臺。一年120余場主題活動繽紛多彩,“我們的中國夢——進萬家”理論宣講、“巧手新生活”非遺體驗、廉潔文化花鼓戲等精彩內容被巧妙地融入文藝展演中,升華為滋養人心的文明課堂。
在丹洲的街巷村居,總能看到“紅馬甲”忙碌的身影。近兩年,黨員志愿者開展理論宣講、交通勸導、“護苗”行動、愛心義診等志愿活動60余場次。“微心愿”活動如涓涓暖流,精準滴灌困難群體心田,讓“紅馬甲”成為丹洲最動人的鄉間印記。與此同時,村規民約的不斷完善與村“紅白理事會”的扎實工作,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新風吹進了農戶家。
文明沃土,必有群星輝映,身邊的榜樣成為照亮鄉鄰的精神燈塔。
“中國好人”陳代春以無私大愛書寫奉獻,“湖南好人”張建力在明月社區以如山父愛為重殘養女撐起一片晴空,“最美新鄉賢”李鵬飛、易春來深耕太平村沃土,“最美志愿者”朱米、全玉麒用熱忱傳遞溫暖……他們的故事被新華社、湖南衛視等各主流媒體報道,在全鄉掀起“學榜樣、做榜樣”的熱潮。
從空心村落的悄然蘇醒到藝術因子的蓬勃生長,丹洲鄉的實踐是一場靜水深流的文明嬗變。丹洲以藝術為犁,深耕鄉野,在沅水之畔催開物質豐盈與精神璀璨的并蒂之花。這條融合了厚重鄉土記憶與鮮活時代精神的新路徑,為城郊鄉鎮的全面振興與文明水平的躍升,提供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智慧的“丹洲樣本”。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