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書燈盼破曉——創業導師為凌晨書屋“把脈開方”
8月14日,常德市“創業專家門診”里空氣凝重。
石門縣凌晨書屋創始人凌陳坐在“診臺”前,右手緊攥著一疊資料,聲音帶著一絲急切:“負債太重、沒有客源,書屋……快撐不住了。”
眼前這位創業者,幼年時因先天性丘腦腫瘤導致左手、左腳殘疾,16歲便因病輟學,從提籃小賣起步謀生。2009年,他經營起一家蜂產品專賣店,在商海初步站穩腳跟。沒讀過多少書是凌陳最大的遺憾。2016年,他目睹家鄉書店逐漸減少,心中那份“為家鄉守護書香”的激情被點燃,凌晨書屋應運而生。
300多平方米的空間、3000余冊書籍,曾溫暖了無數石門人的心靈角落。“營業頭4個月,來看書學習的人擠滿了書屋,每月能盈利4萬元左右。”凌陳的眸中閃過一絲微光。更可貴的是,他毫不猶豫地用這些盈利,資助了7位困難學子,點亮了他們的大學夢。
然而,創業路上坎坷多。受租金飛漲、疫情突襲等因素影響,2022年,扎根老城區的書屋轟然倒下。
2023年,凌陳在石門縣東城區重建了規模更大、藏書5000余冊的凌晨書屋,但困境并未遠離。“書屋的主要客源是年輕群體,寒暑假本是黃金季,可今年暑假門可羅雀。”凌陳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
創業導師趙晉生、郭存剛抽絲剝繭,將問題層層剝開:推廣乏力,讓書屋在信息洪流中如孤島沉寂;經濟下行,消費者捂緊了錢包;選址失誤,東城區人流稀疏,寶貴的老客戶也漸漸流失……
趙晉生翻閱著書屋的經營數據。“互聯網浪潮,是實體書店必須直面的變革。看看數據,書屋的盈利模式太單一了,還停留在商業1.0版本。一個好項目,至少需要五個盈利點支撐!”他毫不留情地剖析現狀,隨即目光灼灼地看向凌陳,“要拆掉你思維里的圍墻,互聯網模式才是破局關鍵!”
“當務之急是什么?是要想辦法讓消費者覺得來你這里值,把人吸引過來。”在導師們的“診斷”中,一條條“引流”思路逐漸清晰:與周邊商家聯動互惠;找本地有情懷的企業贊助;策劃吸引眼球的主題活動……
“創業,需要30%的情懷作為靈魂根基,更需要70%的商業智慧來續命。每一步,都得謀定而后動。”趙晉生有針對性地為凌陳開出破局“藥方”:借力新媒體引爆聲量,打造獨特IP;講好創業故事,立穩人設;精心設計商業模式,打通變現渠道。
凌陳緊鎖的眉頭舒展了一些。“十年了,守護書香這條路,我堅信沒有走錯。”他目光掃過那疊承載著壓力的資料,聲音更添一份堅定,“今天的‘問診’讓我看到了希望,也理清了思路。最重要的,是把這些想法真正落地執行好。”
凌晨書屋,等待破曉。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