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縣交界地綻放文明之花——走進“全國文明村鎮”澧縣碼頭鋪鎮刻木山村
近日,漫步于澧縣碼頭鋪鎮刻木山村,漫山遍野的臍橙樹郁郁蔥蔥,道路兩側點綴著特色竹籬笆,老人們在日間照料中心里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這個位于澧縣、臨澧、石門三縣交界處的山村,正以全國文明村鎮的嶄新姿態,展現著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
刻木山村的蛻變始于扎實的黨建工作。村黨組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推動理論學習常態化,筑牢思想根基。更關鍵的是,該村深化“片—組—鄰”三長制治理模式,鄰長、組長常態化下沉入戶,成為傾聽民聲的“順風耳”,累計收集群眾意見422條,解決415條,基本實現了“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凝聚了共建文明的強大合力。
產業興旺是文明村鎮的堅實基礎。刻木山村因地制宜發展臍橙產業,目前已有優質果園4200畝,年產紐荷爾臍橙300萬斤。去年10月,村集體建成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水果加工廠,不僅使農戶每斤臍橙多賣0.2元錢,每年還為村集體增收約10萬元,解決了3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的問題,真正實現了產業富民、就業安民。
刻木山村瞄準234省道這一“窗口”,大力實施人居環境“一村一亮點”工程,打造了500米特色竹籬笆宣傳欄,既扮靚了村容,又傳播了文明新風。村內建立10人專業保潔隊伍,分段包片,垃圾專車清運、集中處理,確保環境整潔長效化。村兩委創新召開人居環境屋場會,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變“要我干”為“我要干”,共同守護綠水青山,實現了人居環境的美麗蝶變。
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刻木山村通過紅白理事會、鄉賢理事會等群體,廣泛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制定并推行《刻木山村村規民約》,將移風易俗、法治精神和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村里還組建了10人專業文藝演出隊,在農閑時節和傳統佳節為群眾免費演出,極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僅如此,刻木山村還非常重視養老服務,專門成立了日間照料中心,開設圖書室、棋牌室等功能區,為全村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村民老劉感動地說:“兒子常年在外務工,現在我每天都可以過來轉悠一圈,再也不孤單了。”
如今,金色的臍橙掛滿枝頭,文明的鄉風拂遍村落。刻木山村正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嶄新姿態,在三縣交界處綻放出全國文明村鎮的絢麗風采。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