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丨豪情滿懷地踏上嶄新征程
豪情滿懷地踏上嶄新征程
——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1月26日開幕的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振奮人心、催人奮進:回顧2018,湖南取得了亮點紛呈、來之不易的發展成績;著眼2019,湖南將豪情滿懷地踏上嶄新征程,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連日來,政府工作報告引發代表委員們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這是一份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提振信心的好報告。
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不論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還是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實現高質量發展,報告通篇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駐地賓館,省政協委員晏麗君一邊仔細研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邊說:“我們一方面需要認真學習,把握住重要意義和豐富內涵;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思考,后續怎么把這些思想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一步學懂弄通,尤其是在抓落實上下功夫”。 晏麗君是邵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分管旅游、商貿等領域工作,她說,學習報告的目的就是要抓落實,讓報告中提出的目標任務變成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首先就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深入群眾身邊開展調研,比如說我們邵陽的旅游產業,就要結合邵陽自身的特點,利用好少數民族花瑤等資源優勢打造好全域旅游,更要讓老百姓在這個過程中獲益,實現脫貧致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闡述了治國理政的價值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代表委員在審查、協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時一致認為,“民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高頻熱詞,這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報告中的具體體現。
來自湘西州代表團的代表們關注的焦點是“脫貧攻堅”這一民生話題,2018年,湘西州共有14.54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374個貧困村出列。今年,湘西州進入了脫貧攻堅沖刺關鍵時期,計劃實現7個深度貧困縣摘帽,10.58萬貧困人口脫貧。
省人大代表陳海波說,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湘西州的脫貧攻堅工作備受關注,“我們不能辜負總書記的期盼,一方面要鞏固好現有的脫貧成果,另一方面要堅持走產業扶貧的路子,通過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起龍頭企業和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這樣才能幫助更多的貧困群眾實現可持續脫貧”。
全面客觀、實事求是總結了過去一年來之不易的成績
代表、委員們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三個在”,即在沉著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形勢下,在努力推進動能轉換結構升級的調整中,是在主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陣痛中,精辟地總結了去年國際國內形勢和湖南發展中面臨的挑戰,更加體現了湖南的發展成績難能可貴、來之不易。
“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占比提高0.26個百分點、達到1.94%,高新技術企業凈增1400家、達到45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4%,這組數據非常亮眼。”省人大代表、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促進中心主任、株洲高新區動力谷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副主任周琦表示,近一兩年,湖南的研發經費投入占比將近翻了一番,“非常牛”,體現了作為研發投入重要主體的企業在政策引導和鼓勵下,發展觀念的轉變,更加重視以科技創新來增強自身的綜合競爭力,“高新技術企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心骨’,下一步我們要在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上作好文章,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把高新區、動力谷建設好。”
“全年可實現131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2491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3.86%下降到1.49%,這背后是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是一線脫貧干部用辛勤汗水和血淚換來的。”麻宜志是來自湘西州花垣縣的一名省人大代表,十八洞村就在麻宜志生活的花垣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這是總書記對我們的信任和關懷。”麻宜志告訴記者,十八洞村的脫貧摘帽,對整個湘西州的脫貧工作是極大的促進和鼓舞,“我們要充分借鑒十八洞村的成功經驗,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特別是要把利益和老百姓的收入連接在一起”。
“農產品加工成為萬億產業”“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建設加快”“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長34%”……作為一家農副產品開發公司的董事長,省人大代表張四玲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這些內容感受頗深,她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總結成績客觀嚴謹、契合實際,“過去一年,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等政策相繼出臺,有效推動了實體經濟發展,這些成績確實可圈可點、有目共睹。”
精準細致部署了今年工作,描繪了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
加快高質量發展其時已至,推動高質量發展其基已奠,實現高質量發展其徑已明……代表、委員們在審查、協商政府工作報告時發現,報告中,“高質量發展”出現了31次。大家覺得,報告中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一系列具體部署,這正是優化頂層設計、明確發展路徑,帶領大家把高質量發展一張藍圖干到底的決心所在。
省人大代表彭建武,是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掌門人,在談到報告中對制造業高質量的部分時,這個從業幾十年的航空人,露出了極為自豪的表情。他告訴我們,去年他們為我們國家的水陸兩棲飛機提供了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發動機,這不僅緣于企業自身的自主創新、攻堅克難,還有賴于湖南全省上下創造的干事創業良好氛圍。今年報告又把“培育壯大航空航天”、“引導骨干龍頭企業創建國家標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等寫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讓工程師、建設者、大國工匠們,看到了更加清晰的高質量發展施工圖。這張施工圖要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就尤其要凸顯人才的重要性。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芙蓉人才行動計劃”,深化湘港科技合作,引進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團隊和人才,培育推薦一批大國工匠,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必將為湖南的創新創造注入強大的動力。
省政協委員、湖南信息學院院長陳登斌認為,工匠技術要靠教育,而工匠精神要靠社會營造良好氛圍。“何為高質量發展?如果沒有大批的技術人才,我們的產業轉型就是句空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報告中關于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表述就是有力的回答。陳登斌告訴記者,通過高質量發展施工圖的“人才手冊”,他已經看到了未來“工匠湘軍”的雛形。
“精準細致部署了今年工作,描繪了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省人大代表、永州市委書記李暉,作為永州市高質量發展的帶頭人,深知高質量體系建設對永州這座城市到底意味著什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暉說,“湖南制造”向“湖南創造”的嬗變,已成為湖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永州的江華速度就是很好的例證。優化發展環境要爭當領頭雁,承接產業轉移同樣不能忽視自主研發生產,永州在高質量發展中透著的那股韌勁兒,讓她這個帶頭人腰桿兒硬挺,讓每個永州人腰桿兒硬挺。對于永州來說,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還包括湘江源的保護、教育體制改革等等方面,“把準報告中對高質量發展施工圖的描繪,就是把準了永州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處處彰顯著為人民謀幸福的民本情懷
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要確保把每一件民生實事辦好,辦到群眾心坎里;要竭盡所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就夢想、人生出彩的機會;讓美麗鄉村成為令人向往的溫馨家園……政府工作報告中充滿民生溫度的話語,讓代表委員們感到十分暖心,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份處處彰顯著為人民謀幸福民本情懷的好報告。
“我們將與湖南的130多家醫院的專家相關的人連起來,對一些致死性、致殘性病癥、進行技術上的幫襯和救治。讓基層群眾能夠獲得更好的醫療資源。”省政協委員、湖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向華對“推動醫聯體優質資源下沉,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和鄉村衛生服務能力”最為關注。他認為,建設醫聯體,不僅可以把常見病、多發病留在基層醫院,而且可以緩解老百姓看大病難,找專家難的問題,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術業有專攻,要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確保人才留得住、干得好。”省人大代表,湖南理工學院院長盧先明認為,報告中提出的推進高校“雙一流”學校和學科建設,加強一流本科教育,支持特色學校、學科發展,將會讓全省高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能夠培育出更多專業性、技術性、創新型人才,為湖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