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亞洲第一泵——臨澧縣青山水輪泵樞紐工程
歷史上的臨澧,十年九旱、水貴如油。新中國成立后,臨澧縣委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經過反復考察論證,作出了建水輪泵站、低水高調、提澧灌臨這一史無前例的重大決策,并贏得全縣干群的廣泛響應和積極支持。
1966年7月15日,在全縣干群期待的目光中,青山水輪泵站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十萬民兵自帶口糧和工具,奔赴建設工地,拉開了腰斬澧水、提澧灌臨大決戰的序幕。
青山水輪泵站
江家坡渡槽
青山水渠工程量之大,技術難度之高,以臨澧當時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水平來說,修建青山工程注定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斗爭。沒有地方住,就用稻草蓋工棚;沒有參考資料,專家就親自勘測、精心設計;沒有工程機械,完全就靠鋤頭挖,肩膀挑,土車運……澧水河上、青山腳下,臨澧人民用血肉之軀,拼出了時代奇跡,鑄就了千秋豐碑。青山不會忘記建設者在大壩圍堰截流時的英勇和悲壯。
青山水渠
青山水渠——臨澧人的驕傲,在逶迤起伏的叢山峻嶺之間,以橫亙的姿勢佇立成一條奔騰不息的水渠,貫穿全縣。如潮的人海赤膊上陣,工人肩抬著鐵器,擊石的震天響聲此起彼伏,戰歌在山谷間經久不息的回蕩,氣壯山河的宏闊場面時不時在腦海閃現,無一不在印證著青山渠是臨澧人上世紀十萬人十年汗水的結晶。
終審:陳麗宇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