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蹲守濕地14載 與鳥為伴 漢壽退休干部拍出國寶級攝影作品——《鳥的天堂》驚艷出版 國家圖書館收藏
西洞庭湖濕地美景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詩人李白描繪的美景是漢壽縣西洞庭湖,也是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攝影集《鳥的天堂》的創作之地。作者劉漢華十四年如一日,近乎“癡迷”蹲守于此,與鳥為伴,用獨特的視角記錄、呈現了西洞庭湖濕地的絕美景象和生態環境的驚艷蝶變。
《鳥的天堂》攝影集外觀
中國攝影出版社給出了這樣的評審:“生態興則文明興,《鳥的天堂》在為廣大讀者提供藝術享受的同時,還能帶給我們些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珍貴啟示,更能永遠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從中感受到西洞庭濕地隨處鳥語花香、滿眼盎然生機、一湖洞庭清波的天然美景。”
西洞庭湖濕地風光
劉漢華,1950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畢業于常德地區農校。先后任過漢壽縣農科所所長、鄉黨委書記、縣農辦主任、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縣委調研員等職。
西洞庭湖濕地位于漢壽縣東部,總面積300余平方公里,是我國64塊國際重要濕地之一。曾經的西洞庭湖濕地,由于過度開發利用,鳥類的棲息生活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近年來,漢壽縣委、縣政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下大力抓濕地保護和整治修復,使濕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濕地的天變藍了,水變清了,水生動植物得以恢復。一湖洞庭清波迎來各種鳥類的大批回歸,整個濕地環境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黑鸛
據調查,西洞庭湖濕地現有鳥類15目50科226種,每年越冬水鳥更是數以萬計,昔日李白筆下的洞庭湖西美麗畫卷再度呈現。
紅角鵠
20世紀90年代,劉漢華作為漢壽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參與了濕地的開發利用工作,親眼看到過度開發濕地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特別是對鳥類棲息生活環境所造成的傷害,內心經歷過種種糾結和不舍。2010年卸任漢壽縣委副書記一職后,他懷著神圣的社會責任感,選取候鳥為拍攝對象,全身心投入西洞庭湖濕地的攝影中。
中白鷺
從住所到濕地有近20公里路程,劉漢華不會開車,平時以騎自行車為主,經常背著沉重的攝影設備,早出晚歸,一趟一趟地往返于住所和濕地之間。為了抓拍到鳥兒最美的瞬間,他經常是一瓶水、一個饅頭守候一整天,頭破過、腳崴過、骨折過。盡管風餐露宿、歷盡艱辛,但劉漢華卻“流連忘返”。
大白鷺
10多年來,劉漢華拍下上萬張棲鳥照片,用鏡頭記錄下的鳥類品種有100多種,其中不乏黑鸛、東方白鸛、白鶴、白枕鶴、白尾海雕、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鳥的天堂》攝影集共收錄105種鳥類的160幅攝影作品,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14幅,二級保護鳥類9種19幅,常見鳥類89種127幅。
綠頭鴨
山西省委原書記、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袁純清為《鳥的天堂》題寫書名并發來賀信:“漢華同志的《湖南省西洞庭湖濕地棲鳥攝影集》由中國攝影出版社結集出版,值得慶賀!這本著作記錄了您的辛勤足跡,抒發您對鳥類的情懷,體現您對生態的責任感。您的攝影是高超技藝與努力用心的完美結合。為您點贊!”
牛背鷺
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常德市委原書記、湖南省攝影家協會顧問武吉海,常德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龔德漢分別為《鳥的天堂》撰寫序言。漢壽縣委書記周功表獲悉《鳥的天堂》畫冊出版后,給予高度評價:“這本畫冊為漢壽人民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證書
“回想拍鳥、識鳥、愛鳥、護鳥的激動與艱辛,讓我對生命、生態、環境、自然都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鳥的天堂》能被國家圖書館收藏,漢壽又有了一張閃亮的生態名片,我這十幾年的堅守和付出,值了!”在11月1日上午舉行的湖南西洞庭湖濕地棲鳥攝影集《鳥的天堂》新書發布推介座談會上,劉漢華深情分享道。
(本文內圖片均選自《鳥的天堂》,由劉漢華本人提供并授權發布。)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