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澧水船工號子
類別:傳統音樂
級別:國家級
批次:第一批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澧縣
“澧水船工號子”是流行于澧水流域的一種勞動號子,產生于明朝中葉,音樂節奏較強,具有豐富的音調,復雜的節奏變化和多聲部的音樂織體,歌詞內容脫口而出,觸景生情,無需專門從師,全憑先人口授于耳。
“澧水船工號子”因水流湍急、灘多、水情復雜,大致可分為三種:(1)裝載用的號子,裝載較笨重貨物時唱。(2)下水用的號子,即搖櫓號子,有“三幺臺”、“平板”、“數板”、“高腔”四種。(3)上水用的號子,有“拉纖號子”、“扯帆號子”、“換水號子”、“過崗號子”、“收纖號子”等。按演唱速度分慢板、平板、急板三種,唱腔各具特色,能有力刻劃船工行船時那種堅毅、勇敢、勤勞的性格和氣質,生動地表現船工們在不同環境和條件下從事撐篙、搖櫓、拉纖時的情景。
“澧水船工號子”因商船的產生而形成,亦伴隨著商船的發展而發展,明朝中葉為萌發期,清末民初為盛行期。1956年中央音樂研究所楊英瀏帶領的民間音樂搜集小組對澧水船工號子進行了專門收集整理,后由湖南省歌舞團組織排演,參加了全國民間音樂匯演獲一等獎,不久中央歌舞團民族樂團重新組排在京公演后,并到莫斯科、匈牙利等國家演出獲國際大獎,同時中國唱片公司出版發行唱片,1961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國播放。1980年《中國民歌》第一卷重新刊登歌譜,1981年又被選編在《湖南省民間歌曲選集》,列為中等師范音樂教科書。
2006年,“澧水船工號子”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1年湖南公共頻道“家鄉美”演出(陳克發攝)
終審:譚琳琳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