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吹打樂
類別:傳統音樂
級別:市級
批次:第五批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
周家店鎮與臨澧、津市、西洞庭管理區三區(縣、市)接壤,距古城常德29公里,轄12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面積140.3平方千米,3.7萬總人口,省道S306線和岳常高速橫貫全境。
周家店鎮古為《禹貢》九州之一的荊州,屬楚文化。后隨著時代的變遷,又衍生出湖湘文化。周家店鎮就處在荊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古跡眾多,民間文化藝術一直長盛不衰。
早在二千多年前,周家店鎮就流行吹嗩吶、打鑼鼓家什,老少皆宜,非常普及,一直繁盛不衰,“文革”期間有起伏,70年代后期吹打藝術得到長足發展,“吹打樂之鄉”成了周家店鎮的代名詞,人稱“周士吹打樂”。因吹打樂的音色高亢洪亮,節奏明快,激情奔放,反映的是群眾生活,演奏的是群眾心聲,易懂易學,經濟適用,為群眾喜聞樂見,久演不衰,合乎周家店鎮的民俗,具有地方特色,反映一方的風物習俗,鑼鼓(隊)班一般由7人組成,2支嗩吶、2付鈸、1個鼓、1面大鑼、1面鉤鑼組成,少則5人,多則幾十人都可以?,F流行中的傳統打擊樂牌子和吹奏樂曲目有130多首 ,以前多是以宗族為主組建班隊,由于世代相傳,后繼有人,具有代代相襲的傳承性。
“吹打樂”主要服務于周邊鄉鎮及周邊縣市民間的婚喪喜慶演出,參加調演會演,參加各組織的中心活動,全都圍繞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展開充分體現民間文化藝術的服務性。因此,群眾參與度較高,每個村(居)至少有1支隊伍,多的村(居)有4支,近兩年來經魏家班傳授的中小學生有50多人。
周家店鎮荷花村鑼鼓隊魏家班的吹打樂是“周家店吹打樂”中比較有突出代表性的一支,已經有六代相傳的歷史,人稱“魏響手”,寨子里130多個男女老少,人人都會使鑼鼓家什,經魏家班傳授的鑼鼓隊以百計,徒弟逾千人,在附近的石公橋、鎮德橋、中河口、雙橋坪、大龍站等鄉鎮中就有徒弟300多人,特別是已故響手魏德枝(藝名魏花八)技藝超群,嗩吶、笛子吹很好,鑼鼓、鈸打得精,大筒、京胡拉的神,7歲隨父朝五雷山,12歲就參加慈利五雷山吹、打擂臺賽,曾被常德漢劇團聘為特邀吹鼓手。常德市舉辦的第一、二、三屆群眾文藝演出“百團大賽”魏家班一次也沒落下,魏祖華一家有8名成員參加比賽,2013年周家店鎮舉辦的第三屆“樊溪”文化藝術節擂臺賽上魏家班在幾十個班隊中一舉奪冠。
2019年,“吹打樂”被列入第五批“常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