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澧州花鼓戲
類別:曲藝
級別:市級
批次:第二批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澧縣
“澧州花鼓戲”是湘北別具風格的一種地方戲,當地群眾多稱為“花姑兒”,外地人又叫“克克腔”,還有的叫“楊花柳”。源于當地的民間歌曲、舞蹈、竹馬馬,早期為小旦、小丑的二小戲,后增加小生,為三小戲。約于清朝末年開始形成大本戲,劇目有《姜女尋夫》、《潘金蓮裁衣》等。
“澧州花鼓戲”以澧州方言為舞臺語言,以演唱民間故事為主,尤以哭唱悲劇見長。唱腔音樂為曲牌連綴體,分正調、打鑼腔、小調三大類。正調中的正宮調是澧州花鼓戲代表性曲調,基本格式規整,由上下過門,上下句唱腔四個部分組成。板眼上有一流、二流、三流、導板、散板、垛板等板式,還有歡腔、悲腔的區別。正宮調用假嗓演唱樂句尾音的唱法——即“陽搭仄”或“金線吊葫蘆”,音域從低音區陡然翻到上高音區,技巧之高,聲音之美,世所罕見。主奏樂器為大筒,笛子嗩吶皆為兼職,只吹曲牌,武場以土鑼,雙鈸為其特色。
2010年,“澧州花鼓戲”被列入第二批“常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終審:譚琳琳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