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設施建設
- 時間:
- 2018-10-24 10:00
- 嘉賓:
- 佘高甲 【防汛辦副書記】
- 簡介:
-
常德市水利局堅持市委書記“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寧可平時多流汗、不可戰時多流淚”“寧可百日緊、不可一日松”防汛抗旱的指導思想,狠抓責任落實,突出防范重點,積極靈活應對,為常德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安全的水環境支撐。
-
姓名: 佘高甲
職位: 防汛辦副書記簡介: 協管防汛抗旱全面工作
-
網友: 鄉里的居民
水是生命之源,鄉村振興,水利先行。特別是與農民朋友息息相關的農村安全飲水,市水利局這方面做得怎么樣呢?
-
網友: 小河街居民
我市既是水利大市,又是水患大市
-
網友: 大河街居民
常德人依水而居,常德城依水而興,水對于常德來說有著特殊重要的感情和意義
-
主持人:
為積極推動市委市政府“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部署的落實,常德市水利局堅持市委書記“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寧可平時多流汗、不可戰時多流淚”“寧可百日緊、不可一日松”防汛抗旱的指導思想,狠抓責任落實,突出防范重點,積極靈活應對,為常德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安全的水環境支撐。
主持人:歡迎大家收看常德政府網嘉賓訪談節目。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實施“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這一年來常德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市獨特的區位、復雜的水系、較為薄弱的防災減災能力也是影響全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消極因素。生于斯、長于斯,了解常德的水利情況是每個常德人的必修課。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市水利局防汛辦副書記佘高甲,為常德政府網的廣大網友介紹一下常德的水利、水患和水安全等方面的情況,歡迎佘書記。
答:主持人好!常德政府網站的廣大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佘書記,我們知道,常德人依水而居,常德城依水而興,水對于常德來說有著特殊重要的感情和意義,那么,從水利人的角度怎么看常德呢?
答:好的,主持人。很高興在常德政府網站這個重要的平臺上給廣大網民朋友介紹常德的水情。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是常德繞不開的話題。從區域位置上看,頭頂長江三口,腰跨沅澧兩水,腳踏西南洞庭,是常德水情的生動寫照。從長江水系來說,我市位于荊江河段的南岸,是長江洪水經“三口”注入洞庭湖的咽喉;從湖南“四水”來說,我市處在沅澧兩水的中下游,是沅澧兩水行洪的走廊;從洞庭湖來說,我市又是長江“三口”洪水和沅澧兩水的交匯,是一個蓄洪滯洪的“洪水袋子”;從氣象的角度來講,常德所處的長江以南地區,正好處在青藏高原東南側強勁西南風中心下游,強烈的水汽輻合,配合中高緯度冷空氣條件,很容易發生持續性陰雨及暴雨天氣。因而可以說我市是一塊雨水較為充沛的便于生物生長的寶地,同時,也是一塊容易受暴雨洪水威脅的險地,歷來是全省乃至全國的治水難點。具體而言,有四個基本特點。 一是河流眾多。我市河網交錯,水系復雜。河長5公里以上、流域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32條,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34條,水面面積1平方千米以上湖泊82個,長江三口七支有六支,湖南湘資沅澧四水有沅澧兩水流經全市,境內還有沖柳、南湖、涔澹三大撇洪河撇洪入湖。 二是流量較大。全市多年平均來水1480億立方米,5—7月來水占50%—60%。沅水安全泄量為2.0萬秒立米,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沅水超過2.0萬秒立米的就有18年,1996年沅水上游五強溪入庫流量達4.0萬秒立米,經調蓄后,常德站流量仍達2.91萬秒立米,造成桃源縣木塘垸、漢壽縣圍堤湖垸潰決;2014年沅水上游五強溪入庫流量達3.54萬秒立米,經調蓄后,桃源站洪峰流量為2.49萬秒立米,造成桃源站出現洪峰水位47.37米,超過1996年歷史最高水位(46.9米)0.47米。澧水安全泄量為1.2萬秒立米,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超過1.2萬秒立米的就有17年,1998年石門站流量達1.92萬秒立米,致使澧縣西官垸、澧南垸相繼潰決,2003年達到1.9萬秒立米,致使澧南垸破口行洪。當然,隨著皂市水庫、江埡水庫和三峽水庫的建成,對于澧水流域和長江“三口”進入我市境內的洪峰流量將有很好的削峰調節作用。只要預報精準,調度精細,過去的那種大洪流量將會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災害嚴重。據統計,從西晉至今1700多年間,常德市共發生較大洪澇災害280次,元代時約10年發生一次,明代增至4年半一次,清代則2年左右1次,民國時期的38年,洪災多達26年次。新中國成立后,雖經堅持不懈大力治水,較大洪澇災害仍發生26次,約2—3年發生一次,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就有91、93、95、96、98、99、2003、2014、2016、2017十年發生大洪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同時,近二十年來,又進入了雨水相對較少的干旱期,發生旱災的頻率越來越高,程度越來越強,2011年、2013年就發生了嚴重了的干旱。當然,除了這些有代表性的水旱災害突出的年份外,其他一些年份幾乎每年都有水災或旱災或水旱并存的災害發生,只不過是災害程度相對較小不具有代表性。 四是治理艱難。就湖區來說,全市1121公里一線臨洪大堤, 有640公里堤基不穩,極易出現翻沙鼓水、管涌及垮坡垮腳等險情;內江內湖防洪標準底、基礎較差,堤身散浸滑坡等問題較多;排澇泵站有1000多座設備老化、效率低下,渠系不暢,排澇能力不斷降低。就山丘區而言,大中型水庫和大部分小型水庫經過除險加固,防洪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小型水庫經過四十多年運行,已進入病險的高發期,有待除險加固。
主持人:佘書記,我市既是水利大市,又是水患大市,近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作,主要市哪些舉措呢?
答:好的,主持人。興水利和除水害是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務,也是水利事業發展中的永恒主題。歷年來,常德市各級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水利建設,帶領全市人民興水利、除水患,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初步建成了比較完善的防洪排澇抗旱體系。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筑堤圍垸,抵御洪水。目前,全市共有獨立的防洪圈38個,其中重點垸5個(沅澧、松澧、沅南、安保、安造)、蓄洪垸8個(西官、九垸、澧南、安澧、安昌、文化、圍堤湖、六角山)、萬畝以上的一般垸14個、萬畝以下的一般垸11個;湖區大堤長2870公里,其中一線大堤1121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有各類穿堤涵閘、電排管、交通閘1015座,其中大型水閘4座(河伏閘、蘇家吉、蔣家嘴、小渡口),大型分洪閘3座(澧南分洪閘、西官垸分洪閘、圍堤湖分洪閘)。 二是攔洪筑壩,調蓄洪水。建成各類水庫1424座(含皂市水庫),占全省水庫的十分之一,蓄水能力為40億立米,其中大型水庫4座、中型水庫42座、小一型水庫223座、小二型水庫1153座。 三是修建泵站,排漬排澇。建成有各類排澇泵站3544處4582臺(22千瓦以上),總裝機33.6萬千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大中型排澇泵站52處307臺9.58萬千瓦。 四是注重測報,防御山洪。2013年以來,山洪災害易發區所涉及的石門、臨澧、澧縣、桃源、鼎城、津市等6個區縣(市)32個鄉鎮136個自然村相繼建設完善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群測群防系統,為14305戶49371人免遭山洪威脅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是修渠防滲,保障灌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重點對澧縣澧陽平原、臨澧青山、桃源黃石、鼎城枉水等大型灌區及桃源三里溪、戈爾潭,臨澧官亭,澧縣洈水、山門、太青等一批中型灌區實施續建配套、防滲止漏;發動群眾開展山坪塘清淤擴容、小型溝渠清淤、灌溉機埠維修保養,農田灌溉保證率有了較大提升。 除了上述5個主要方面外,我們還實施了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高效節水灌溉、河湖連通等工程項目建設。
主持人:那么今年我市的防汛抗旱工作怎樣呢?
佘書記: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圍繞“五個確保”目標,及早部署,科學調度,成功應對了11次強降雨過程,抗擊了7—9月全市較大范圍干旱。一方面,防汛抗災準備充分、調度有效。一是責任實。市縣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多次研究部署,現場調度督導。所有責任制均在3月底前扎實組建、調整完善、編印成冊、媒體公示,確保了防汛責任全覆蓋、無空擋。二是檢查細。充分利用“湘汛通”等科技手段,層層開展安全大檢查,實地定位記錄檢查信息,形成電子臺賬,現場交辦督辦,公開督查通報,確保了責任上肩、工作落地。三是準備足。組織開展了各類防汛抗災應急演練,切實提高防汛技術水平和應急避險能力;及時補充防汛物資,確保了物資調度及時有效;及時整治影響度汛保安的重點工程,清理河道違規阻洪設施,處理在建重點涉水工程,夯實了防汛基礎。四是調度準。面對11次強降雨過程,氣象、水文部門精準預測、及時預警,市、縣防指領導坐鎮指揮、科學調度,水利、民政、農業、住建、國土等部門認真履責、積極行動,各相關責任人上崗履責、巡查值守,確保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水平。另一方面,防旱抗旱部署及時、措施得力。7月份,受持續晴熱高溫少雨天氣影響,全市開始出現旱情,特別是澧水流域旱情尤為嚴重。7—8月,全市超過35℃高溫天氣有35天,最長連續超過35℃高溫天氣有15天,最高氣溫達39.1℃(石門8月19日),臨澧縣7、8兩月降雨僅131.4毫米,較歷年同期嚴重偏少。據統計,全市9個區縣的99個鄉鎮(街道)發生不同程度干旱,受災面積9.46萬公頃,涉及56.79萬人,造成飲水困難4001人,直接經濟損失5.95億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親自調度,各級防指領導靠前指揮,全體聯點領導深入一線指導,水利部門強化用水調度,農業部門加強生產技術指導,消防部門啟動應急送水響應,電力部門全力保障抗旱用電需求,氣象部門適時開展人工增雨。通過全市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確保了人畜飲水安全,將干旱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央視《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湖南日報對我市防旱抗旱工作多次予以正面報道。
主持人:佘書記,最近河長制是一個熱點,據我了解,我市河長制工作在全省也取得很好的成績,可以給我們詳細談談嗎?
佘書記:好的,主持人!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的河長制,最初的雛形來自浙江湖州市長興縣。2003年,長興縣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在衛生責任片區、道路、街道推出了片長、路長、里弄長,責任包干制的管理讓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太湖藍藻污染事件加速河長制成型。2007年夏季,江蘇太湖流域爆發了大面積太湖藍藻污染事件,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污染,引發了江蘇省無錫市的水危機。同年8月,為加強污染物源頭治理,無錫市在中國率先實行河長制,由各級黨政負責人分別擔任河道的河長,將河流斷面水質檢測結果納入各市縣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考核內容。河長制實施后效果明顯,太湖水質也顯著改善。2016年年底,中央下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河長制正式在全國推行。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從2017年3月份開始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2017年底即全面建立了河長制,并獲得全省河長制工作先進單位,成為全省獲此殊榮的三個市州之一。今年,按省里工作部署,我市出臺了《在全市湖泊實行湖長制的意見》,制定了湖泊名錄,落實了各級湖長,明確了各級湖長工作責任。不管是河長制還是湖長制,其核心還是責任制,是以黨政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負責制為主的河湖管理保護責任體系。換句話說,就是讓每一條河流,每個湖泊有人管理有人負責。以前,湖泊的保護和管理存在責任分工不明確、措施落實不到位、跨區域治理難度較大等問題,而隨著河湖長制的全面推進有利于解決這些責任分割問題,最終使保護及治理措施真正落實到位。就我市而言,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頂層設計。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作為重要施政內容,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研究部署。市委辦、市政府辦聯合出臺了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的實施意見,印發了工作要點,明確了工作任務和要求,建立了河長會議、信息共享等制度,保證了各項工作扎實有序開展。并對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庫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確立了河湖名錄和檔案。全市錄入河湖檔案的有河流639條、湖泊98個、水庫1068座。 二是層層部署推進。為了盡早形成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的熱潮,市委書記對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進行了動員,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區縣市及全市水利系統也召開會議,層層發動,安排落實各項具體工作。市縣兩級河長也多次開展實地調研、督查,召開工作會議,解決實際問題。 三是強化組織領導。全市已全面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制責任體系,市級委員會由市長任總河(湖)長,常務副市長、分管水利副市長任副總河(湖)長;縣級委員會由區縣市委書記任第一河(湖)長,區縣市長任總河(湖)長。為壓實責任,《常德日報》公示了市、縣兩級河(湖)長名單,并在全市相關河湖設立了公示牌。 四是嚴格督導巡查。根據工作推進情況,市、縣兩級河長制工作委員會定期和不定期開展督導督查,保證河長制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同時,通過報紙、電視、公示牌、二維碼等方式,公布市、縣、鄉河湖管理監督舉報電話,發動群眾監督參與。
主持人:水是生命之源,鄉村振興,水利先行。特別是與農民朋友息息相關的農村安全飲水,市水利局這方面做得怎么樣呢?如何再上一個臺階呢?
佘書記:我市從2006年開始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經歷“十一五”、“十二五”建設時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40處,分散工程3.95萬處,其中:10萬人以上水廠5處(30萬人的山門水廠、20萬人的沅泉水廠、17萬人的江東湖水廠、16萬人的津市白龍潭謝家堰水廠、13萬人的澧北水廠),1萬至10萬人水廠137處;我市千噸萬人以上的水廠已達到173處,覆蓋413萬人,占全市農村人口的80%。特別是2014、2015年,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兩年內解決28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實現了城鄉飲水安全“全覆蓋”,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雖然我市農村安全飲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成績,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標準不高、質量不優、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我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提升。一是進一步明確責任。即落實縣區(市)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鄉鎮、村級屬地管理責任、供水單位的直接責任和水利衛生環保財政等部門的監管責任。二是全力做好鞏固提升工作。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努力打破城鄉供水二元結構,讓農村居民喝上城市自來水,城市居民用上農村的優質水源;積極推進區域供水規模化;積極發揮出規?;┧膬瀯?,努力改善農村水廠的水質水量、管護運營。三是加大籌資力度。通過向上爭、銀行貸、政府投、社會融等辦法,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另外,積極爭取市本級獎補政策,對“十三五”期間各縣區(市)鞏固提升人口或投入資金數量進行獎補,調動起各地干事的熱情。
主持人:開放強市產業立市需要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這方面市水利局是如何做的呢?
佘書記:為進一步規范水利政務服務行為,優化服務質量,更好地為群眾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我局所有審批事項法定期限為20天,原承諾5天辦結,現均承諾3天辦結。堅持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所有審批事項接受現場辦理、郵寄和網上申請。郵件地址及收件人是常德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四樓水利窗口,聯系電話是0736-7139330,網上申請網址是常德市政府門戶網—辦事服務—市水利局。審批決定書申請人可自主選擇窗口領取和郵寄方式送達,郵寄送達不收費。所有審批服務事項的法律依據、申報材料、承諾時限、收費依據、收費標準、辦理程序、辦理結果,一律通過市政務中心門戶網站全部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 水利設施建設
-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