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強做客常德政府網嘉賓訪談
文字實錄
-
主持人:
主持人:一座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一扇百姓了解政府的窗口,傾聽市民心聲,解答市民疑難。各位觀眾、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嘉賓訪談》節目,本期《嘉賓訪談》節目由常德市政府網站和臨澧縣政府聯合打造。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臨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強同志與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現在坐在我身邊的就是李縣長了,李縣長您好,首先請給我們線上的各位網友熱情地打個招呼吧。
李強: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能與大家進行交流與溝通,歡迎大家對臨澧縣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借此機會,我代表臨澧縣人民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臨澧發展的各位網友、社會各界人士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主持人:謝謝李縣長,為了更好地回答網友的提問,除了李縣長來參加我們的節目之外,還有相關的領導也來到了現場,我為大家一一介紹,他們分別是:
臨澧縣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游建忠先生;
臨澧縣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唐琳先生;
臨澧縣科技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向蘭珍女士;
臨澧縣招商促進中心黨組書記、主任譚國平先生;
臨澧縣應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峰先生。歡迎各位的到來。
主持人:為了讓各位網友更好地了解臨澧,首先請李縣長為我們介紹下臨澧的基本概況吧。
李強:好的。臨澧地處湘西北,屬環洞庭湖區丘陵縣,是民主革命先驅林修梅、無產階級革命家林伯渠、著名作家丁玲的故鄉。全縣轄2個街道、9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160個村(社區),總面積1203平方公里,總人口45.5萬人。改革開放以來,先后獲得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縣、全國教育工作先進縣、中國煙花爆竹之鄉等40多項國家級榮譽和100多項省級榮譽稱號。
臨澧歷史悠久。是楚文化重要傳承地,境內現存宋玉墓、申鳴城、九里楚墓群、距今8000多年的杉龍崗稻作遺址等文化遺存。清雍正7年(1729年)設縣,稱安福縣,民國3年(1914年)改稱臨澧縣。
臨澧資源豐富。素有“洞庭魚米之鄉”“非金屬礦之都”美譽,石膏探明儲量居全國第4位、全省第1位。生態環境較好,旅游資源豐富,有太浮山、官亭湖、林伯渠故居等景觀。
臨澧交通便利。207國道、東常高速縱穿南北,353國道和即將建設的安慈高速橫貫東西,枝柳、石長、洛湛鐵路穿境而過。另從呼南高鐵宜石常段線路布局看,臨澧有望設站盡快進入“高鐵”時代。
主持人:從李縣長剛才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臨澧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具有很好的發展基礎,近年來,臨澧的新材料產業發展來勢也很好,那么請問李縣長近年來臨澧圍繞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制定了哪些具體的舉措?
李強:近年來,我們堅持把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成功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也被省發改委確定為行政審批綜合改革試點園區,而且園區綜合排位也較往年上升了74位。一是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為建設打造好常德新材料產業園,我們著眼當前和長遠,兼顧質量與效益,融入綠色、低碳、環保新理念,聘請國內頂尖技術團隊,精心謀劃新材料發展規劃,以集聚發展高性能纖維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結構材料為重點,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二是大力構筑創新平臺。不斷完善各種技術、培訓、創新、投融資及咨詢等專業服務平臺,為新材料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和環境。使新材料相關產業園區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技術流和資金流等生產要素交叉輻射的區域。構筑產業大平臺,孕育企業大搖籃,實現發展大跨越。三是突出產業集群發展。明確發展重點,精心策劃包裝一批新項目,積極招引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改造提質一批現有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帶動、大批中小企業配套的產業格局。通過對石灰石開發、石膏精深加工、膨潤土精細化生產、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民用產品開發、碳纖維應用領域擴展等重大項目建設,延長鏈條、橫向融合,發展產業集群。四是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始終本著“親商、富商、安商”的服務理念,為項目提供“熱心、誠心、恒心、細心、耐心”的“五心”級服務,打造“零干擾、零延誤、零雜音、零爭利、零收費”的“五零”園區,努力為投資者營造“低成本、高效率、零距離”的投資發展環境,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讓臨澧成為投資興業的沃土。
主持人:請問李縣長臨澧的新材料產業今后的發展方向是怎樣定位的?
李強:一是開發利用四大非金屬礦產。重點圍繞石膏、石灰石、膨潤土、硅砂四大優勢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通過外引內強并舉的手段和措施,實施一批建材、造紙、玻璃、化工等新材料應用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二是做強做精三大高性能纖維。重點發展高強高模聚乙烯、碳纖維、高分子尼龍纖維等三大高性能纖維產業,通過技術研發和工藝創新,不斷開發市場前景廣闊、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材料產品。三是高標準建設好四大專業產業園。高標準規劃建設好新安綠色新材料產業園,以打造國內重要的石灰石新材料產業基地為目標,堅持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促進石灰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新材料產業園的建設,在現已建成的3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圍繞結構新材料、有色金屬新材料、汽車儲能新材料、建筑新材料和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五類新材料,形成“金屬鑄造、機械配件、機械加工、五金掛件、板材生產、設備制造、原料供應、產品包裝”等全產業鏈集群。全力打造石膏深加工產業園,利用我縣儲量豐富的石膏資源,高質量策劃包裝一批優質項目,以博川生物為龍頭,開發石膏木塑制品、功能板材、土壤修復劑、土壤改良劑等系列產品。精心建設膨潤土深加工產業園,我縣膨潤土具有儲量大、品質優、易開采等特點,我們將著力引進一批相關企業,打造集開發、加工、生產、研發、配套等為一體的產業發展體系。四是培育壯大一批重點骨干企業。大力支持骨干企業圍繞新材料產業領域積極發展集“研發設計、運營管理、集成制造、營銷服務”為一體的總部型企業,搶占產業鏈高端,建立產業發展標準體系,引領產業發展方向;鼓勵骨干企業在做強做大自身主業的同時,牽頭聯合產學研創新資源,組織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快新材料領域技術突破,帶動產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主持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請問李縣長,近些年臨澧為推進科技創新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強:近年來,臨澧科技創新工作緊緊圍繞“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多措并舉、不斷夯實科技創新工作基礎。一是優化創新環境。制定出臺《臨澧縣幫扶工業十條》、《臨澧縣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臨澧縣獎勵機關事業單位引進的優秀人才暫行辦法》等系列扶持政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二是強化研發投入。采取組織專場培訓、重點企業重點突破等方式,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部門聯動,全面、真實反映全縣研究開發活動情況,充分挖掘研發投入增量潛力。三是強化企業培育。精準解讀國家政策規定,加強宣傳引導;深入調研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和研發情況,掌握企業申報意向;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動態儲備庫,制定精準培育方案,開展一對一分類輔導,成熟一家申報一家。四是強化校企合作。以參與“智匯洞庭?科創常德”“湖南文理學院教授博士沅澧行”等專場活動為契機,推進“三名”工程建設,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多領域深層次交流合作。五是強化載體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推動科技企業孵化拓展孵化空間,延伸孵化產業鏈,提高孵化效率;推進各類創新創業載體開展多形式的良性互動,助推眾創空間發展。
主持人:臨澧是煙花鞭炮的主產縣,也是全市高危企業較多的區縣,請李縣長給大家介紹一下臨澧的安全生產情況。
李強:是的,臨澧縣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企業較多,是全市高危行業企業較多的區縣之一,安全監管任務繁重、壓力也很大。我縣安全生產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狠抓安全生產監管,多層次、全方位大力開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年”活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行動、安全監管“強執法防事故”專項行動等,強化責任落實,創新工作思路,加強工作調度,強化工作舉措,強力整治隱患,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向好。近兩年我縣均被評為全省安全生產優秀單位。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安全生產總體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請問臨澧縣在安全防范方面是怎樣抓的?
李強: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抓好安全生產,需要平時做多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強有力的安全監管措施是一方面,提高人的安全意識增強從業人員安全自覺性是關鍵。人只有了安全意識,才會有安全行為;有了安全行為,才能保證安全。安全意識和素質的提高,安全培訓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徑。一是開展各行業主要負責人培訓。我縣每年會組織多期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培訓班,圍繞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生產安全事故案例分析進行集中宣講。從管理層面提升安全意識,樹立企業合法、守法生產經營理念,提高安全生產水平。二是推動提升從業人員素質。采取舉辦專題培訓班、送教下鄉、參觀安全教育警示基地、開展崗前十分鐘培訓等方式,有針對性的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及安全操作水平。三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在全縣范圍內開展“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11?9消防日”等宣教活動,通過擺放宣傳展板、設置咨詢臺、發放安全生產知識手冊、村村響廣播宣傳等方式,全面普及安全生產知識,增強全民安全意識。
主持人:不知不覺四十分鐘過去了,今天的交流非常成功,非常感謝李縣長及各位領導嘉賓,希望有機會再請大家來我們網站做客,再次與各位網友交流溝通。
李強:感謝主持人,感謝各位網友。臨澧縣委、縣政府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繼續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克難奮進、奮勇前行,深入推進開放強縣、產業立縣戰略,全力沖刺“全省縣域經濟前三十強”,奮力開創美好明天。同時,希望全縣人民一如既往地支持、關心、幫助和監督縣委、縣政府的工作。謝謝大家,再見!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