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化科技深入融合,形成經濟增長極
文字實錄
-
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網站訪談節目。今天是2024年12月9日,我們此次邀請到了武陵區的相關領導來參加我們的訪談活動。他們是:武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哲,武陵區文創產業園黨委委員,副主任彭剛,武陵區科技局黨組書記孫龍,武陵區文化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袁宗文。他們將以“加快文化科技深入融合,形成經濟增長極”為主題與網友進行交流,歡迎王區長和各位領導!首先有請本次活動主嘉賓,王區長,您好!
-
王哲:
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們好!非常高興來到常德市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和大家互動交流。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武陵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歡迎各位觀眾朋友們來我們武陵區做客,感受我們這里的風土人情,并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
主持人:
說起武陵區,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們常德市的主城區,首先請王區長給大家介紹一下武陵區的基本情況。
-
王哲:
好的,主持人。武陵區位于湖南省北部、常德市中部偏北,地處洞庭湖西部,全區的區域面積為41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1.6萬,下轄11個街道、3個鄉鎮,共有社區103個、行政村25個。
武陵是一座人文之城。自秦蜀郡守張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近2300年的歷史,史稱張若城。2000多年來,屈原、陶淵明、李白、劉禹錫先后或謫居或游歷于此,留下了不朽的名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中,“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說的就是武陵。
武陵是一座英雄之城。作為革命老區,從1923年建立中共常德支部起,武陵一直是湘西北和常德地區革命策源地和指揮中心。林伯渠、粟裕、賀龍、黃愛、劉澤遠等革命先輩在此留下過戰斗的足跡??谷諔馉幤陂g,這里爆發過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常德會戰。
武陵是一座宜居之城。沅江繞城東去,穿紫河穿城而過,河洑山拱護環繞,四季分明、風景宜人,多年蟬聯全國宜居城市。長張高速、二廣高速、杭瑞高速交織成網,渝長廈鐵路、呼南鐵路等高鐵線路在此交匯,群眾出行舒適便捷。
武陵是一座活力之城。武陵區以創意文旅激活城市IP、以“爆款”場景集攏城市人氣?!?20?來武陵”活動火爆出圈,各類音樂節、年貨節好戲連臺,全天候網紅潮街、星空夜市等13個夜經濟生活區點燃城市“煙火氣”, “藝丹沅”文藝部落獲評首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暖春高山街賞花、初夏520奔赴、深秋藝丹沅放歌、冬日窨子屋煮茶成為武陵新印象。
-
主持人:
感謝王區長。從您的介紹當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武陵區的人文之美、英雄之美、宜居之美、活力之美。我們也了解到,武陵區作為常德市的首善之地,近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干部群眾也始終呈現出奮發向上的拼搏者姿態,請問你們的措施是什么?
-
王哲: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武陵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引領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新城”的奮斗目標,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拼經濟、凝心聚力促發展,用足用好宏觀政策之利、戰略疊加之機、動能積蓄之勢,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狀態、精準高效的舉措、求真務實的作風,努力探尋武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解”。曾先后獲評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區、全國科普示范區、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等稱號。2021年榮獲平安中國建設最高榮譽“長安杯”,連續三年入圍全國百強區,位列中部地區非省會第一區。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和復雜多變的發展形勢,我區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錨定“三個高地”、推進“二次創業”的總體要求,加快構建“2+2”現代化產業體系,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把產業發展作為關鍵抓手、把招商引資作為重要工作、把科技創新作為戰略支撐、把優化環境作為緊要任務,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年來,我們成功舉辦“520來武陵”城市品牌推介活動、深入開展“三送三解三優”行動、“兩重”“兩新”送解優專項行動、持續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等。截至目前,全區新引進產業項目14個,總投資9.46億元,規模工業產值增長8%。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超過7%,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底有望突破68億元。數智科技、花花來了等項目相繼落地亮相,為我區文化+科技的深入融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
主持人:
聽了王區長的介紹,我們對武陵區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剛剛聽您介紹武陵區的基本情況時,提到了文化旅游激活了城市IP,那么請問區文化旅游體育局袁局長,武陵區在加強文化賦能,助力經濟發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嗎?
-
袁宗文:
好的,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好!對于創意文旅激活城市IP這塊,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展“非遺+旅游”活動。在老西門、城壕灣等文旅地標建立非遺集市,在常德河街鴛鴦走馬樓設立舞臺,不斷優化新體驗,帶動文旅新消費。在丹洲鄉,民謠藝術家、陶藝大師、美術家、雕刻藝術家等共同建成的“藝丹沅”鄉村文藝部落示范片,云集了多個非遺體驗場景,在豐富新業態的同時,更賦能了鄉村振興。全年策劃非遺文化主題攝影作品展、“匠心傳承 尋味武陵”非遺之旅等47場主題活動和配套活動,全面展現城市之美、文化之韻、非遺之特、美食之味。二是開展“5?20來武陵”城市品牌活動。通過舉辦活動,講述愛的故事,傳承非遺文化,圍繞“城市熱愛日”、主題活動周、“消費黃金月”展開,共策劃舉辦47場主題活動和配套活動。通過不同時間節點的系列活動,讓“愛”的效應實現“破圈”,達到形象宣傳、品牌推廣和消費拉動的效果。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彰顯文化魅力、塑造城市品牌,讓武陵成為打卡圣地。三是組織“武陵形象”視頻賽活動。和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對接,積極使用武陵的“藝丹沅”“劉澤遠烈士故居”“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等特色故事和亮點,讓武陵加入其打造的IP產品群,并定期在武陵區舉辦以推介“武陵形象”,熱愛家鄉為主題的文化視頻競賽,吸引更多文創企業來武陵投資興業,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
-
主持人:
謝謝袁局長,您剛才也提到了“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在此想問下區科技局的孫書記,您對于武陵區加快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前景是如何看待的呢?
-
孫龍:
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們好!科技推動文化進步,文化滋養科技創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边@對加快推進武陵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一是科技為文化賦能,文化為科技鑄魂??萍际巧鐣M步的驅動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鮮亮的底色,我們要充分挖掘、運用武陵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AR、人工智能、數智教育、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更好推動我區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二是賦能文化創新,聚力文化產業數字化。積極構建從文化資源到文化生產再到文化傳播、文化消費的全新體系,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技術基點,重點突破文化藝術、游戲制作、音視頻裝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文化旅游等領域新技術應用,開發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沉浸式體驗技術應用系統平臺與產品,為群眾帶來文化與科技融合全新的體驗,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武陵文化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三是拓展融合場景,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蓖七M武陵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就要不斷創新應用場景,積極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加快發展全景式文化展示與沉浸式文化體驗新業態,開發多感官交互的文化體驗設計,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項目,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為武陵人,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新技術、新手段是催生文化新業態的重要動力,文化產業發展從源頭上要堅持科技創新。文化和科技融合,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內容生產的優化創新與新科技的應用上,要注重培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領軍企業、高端人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共識與合力。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