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大氣污染防治若干規定(草案)》征集意見公開
市人大常委會借助網絡“開門立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公民參與度得到空前提高。在法規草案征求意見過程中,我們共收到反饋意見和建議800余條,常委會法工委將這些意見進行匯總,對不同意見進行分類整理。
社會公眾對重污染企業的相關規定高度關注,網上反饋意見多達300余條,大部分認為工業污染在我市大氣環境污染中占比較高,尤其是對主城區的環境質量影響大。為此,常委會法工委專程赴工業園區,召集相關企業座談,聽取基層工作負責人、企業和群眾代表的意見建議。部分企業也反映,已建成企業應逐步搬遷、關閉,以合理消化成本。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控源頭、禁增量”的制度設計,法規中明確禁止新建、擴建化工、水泥等重污染企業。
我們也了解到,由于各類參與者法律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意見質量不高或者針對性不強,少數部門基于本部門利益考慮,“放大”了問題和困難。面對公民參與立法過程中傳遞的信息,常委會法工委充分理解不同群體的思考角度與訴求,對反饋的信息做好相應的甄別與分析,篩選出具有采納價值的公民意見。如餐飲行業油煙監管是部門職責中爭議較大的問題之一,法規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時,針對該問題的留言呈現“一邊倒”的情況,認為餐飲服務業油煙監管應該由生態環境部門負責。而在具體工作中,根據市政府會議紀要的規定,我市餐廚油煙日常監管由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部門承擔。常委會法工委針對該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對留言數據背后的民意訴求進行了全面梳理,了解到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部門缺乏專業檢測設備及人員,客觀上存在執法的困難,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相比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部門,由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部門進行日常監管,更有利于這項工作的落實。至于專業檢測設備和人員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購置設備或委托第三方檢測、增加人員力量等方式解決。因此,法規最終規定由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部門負責餐飲油煙的日常監管。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