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德市政府印發《常德市構建汛旱并防與耕地置換協同推進機制工作方案》,明確以自然資源規劃統籌為核心,通過汛旱防治、耕地墾造、提質及置換等舉措,推動生態治理與國土空間優化協同發展。該機制旨在破解耕地保護與災害防治的協同難題,強化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可持續利用。
根據《方案》,常德市將分階段推進“1-2-5”目標,即至2025年,新增耕地1萬畝、改造提質1萬畝,完成耕地置換1000畝及耕作層剝離再利用10萬方;到2026年,累計新增和提質耕地各2萬畝、置換2000畝;至2029年,累計新增和提質耕地各5萬畝、置換5000畝。這一目標體系以國土空間規劃為框架,突出耕地保護與災害防御的深度融合。
為強化實施路徑,常德市在漢壽縣、澧縣布局四大示范項目,重點圍繞耕地擴面提質、耕作層再利用、墾造恢復及耕地林地置換優化展開。同時,建立規劃統籌統管、項目聯審聯批、信息共建共享、資金協同協力及跨縣域置換五項機制,其中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增設“智汛耕云”模塊,整合水利、農業、自然資源等部門數據,構建多維度資源管理平臺。通過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聯動,探索跨縣域林地耕地置換試點,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
目前,漢壽縣已完成3800畝耕地提質改造示范片建設及10萬方耕作層剝離再利用,澧縣建成3000畝新增耕地示范片,項目進展成效初顯。下一步,常德市將重點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環洞庭湖水資源配置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六大任務,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為全省自然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安全提供實踐經驗。